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职业培训、急难救助、法律援助、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公示公告
  • 站内检索
  • 便民服务
  • 在线调查
你认为哪个栏目最吸引你
  •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原民族 > 民族常识 > 正文 民族常识
    回族民间歌谣
    www.china-zzmz.com  出处:【郑州民族网】  编辑:【管理员】  更新时间:【2011-11-10 11:52:04 】
    回族的民间歌谣,主要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交生活传承的。从内容上看,有劳动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儿歌等,内容极其丰富;从形式上看,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受汉民的文化习俗影响,有夯歌、劳动号子、信天游、五更调、四季调、十二月调等等。在这些歌谣中,最具有回族特色的是“花儿”,特别是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一带的回民,有手搭耳后、面对青山唱“花儿”的习惯。

      “花儿”又名“少年”,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民歌,是祖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具有高亢、豪放、优美、悠扬的特点,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回族特色。

      “花儿”发源于回民聚集的临夏回族自治州,这里素有“花儿”的“故乡”和“圣地”之美称,不仅回民是“花儿”的主要唱家,居住在这一带的汉、保安、东乡、撤拉、土等民族人民也喜爱这种山歌。最后“花儿”由甘肃发展到青海、新疆一带,而且也大都在回民当中演唱,例如宁夏的山花(又叫干花儿),多在回族群众中传唱,所以,现在人们提起“花儿”,习惯称做“回族花儿”。“花儿”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现在已形成河州“花儿”、莲花山“花儿”、宁夏“花儿”、青海“花儿”等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宁夏“花儿”是两句一节,例如《来了是无处儿站了》:

        牛拉的车子是车轱辘转,
        宁叫嘛人死路不要断。
        这一回回去是不来了,
        来了是无处儿站了。

      河州回族“花儿”则是四句一节:

        左手里端的茶缸子,
        右手里拿的是碗予,
        心想连尕妹子锄田去,
        尕手里没拿上铲子。

      而莲花山“花儿”,也叫洮岷“花儿”,则是三句一节:

        合心了,碴对碴,
        唱“花儿”你把茶倒下,
        唱得不好甭笑话。

      各个不同地区的回族“花儿”有不同的曲调,有《河州令》、《尕马儿令》等一百余种。

      回族“花儿”的节奏丰富,旋律性很强,音乐形象及艺术个性生动鲜明,绚丽多姿。形式有四句“花儿”、六句“花儿”(折断腰)和三句“花儿”。每一种形式的“花儿”都有一定的格律,非常讲究节奏。

        房檐上蹲的是白鸽儿,
        鸽洞里卧的是皂儿(黑鸽儿);
        你给我做个顶帽儿(礼拜帽),
        我给你买个镜儿。

      这首四句式的“花儿”,第一句是三三三,第二句是三三二,三句与一句,四句与二句在音节上对称。

        上去个高山打三枪,
        枪没响,
        枪口里有了病了;
        连叫了三声头没抬,
        没抬头,
        你要的官王么秀才。

      这是一首六句“花儿”,也叫折断腰“花儿”,其音节是:一句为三二三,二句为三,三句为三二二,四句为三二三,五句为三,六句为三三二。“花儿”押韵的方式是有的句句押,多数是一三句一韵,二四句一韵。它既不同于格律诗那么严格,又不同于自由诗那么自由。河州“花儿”、宁夏“花儿”、青海“花儿”、新疆“花儿”等,一般都是奇句单字句结尾,偶句是双字句落尾。押韵时不仅押句尾韵,而且还在句尾前押复韵。如:

        回回庄子上的礼拜寺,
        花大门修(给)了千年;
        眼泪擦掉了你把饭吃,
        人家的人你不要牵念。

      回族“花儿”的题材包括天文、地理、山川、草木、人物、民俗等等,内容极为丰富,主要有劳动“花儿”、农事“花儿”、时政“花儿”、仪式“花儿”、生活“花儿”、爱情“花儿”等等,真实地反映了回族人民的生活。

      回族“花儿”在艺术手法上大都采用比、赋、兴,如:

        阿哥是凤凰天上旋,
        尕妹是园中的牡丹;
        不说尕妹妹长得端,
        还说阿哥的眼馋。

        扎花的兜兜盘锦呢,
        盘锦是要两根线呢;
        维下的朋友宽心呢,
        倒把我的心扯烂呢。

      回族一般禁止在家里和村庄唱“花儿”,只能在野外唱。

        花椒树上你甭上,
        上去时刺儿扎哩;
        庄子里头你甭唱,
        阿訇听见是骂哩。

      唱“花儿”已成为一种风俗习惯,谁也阻止不了。

        “花儿”本身是心上话,
        不唱时由不得自家;
        刀刀拿来头割下,
        不死还是这个唱法。

      回民除了平时唱“花儿”外,各地还逐步形成了一些歌唱“花儿”的大聚会——“花儿”会。

      “花儿”会,是“花儿”歌手竞赛与交流的舞台,也是回族等劳动人民的狂欢节日。现在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花儿”会有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莲花山、松岩鸣;青海省的峡门、七里寺、老爷山等近三十余处。其中莲花山“花儿”会和松岩鸣“花儿”会名扬遐迩,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

      莲花山“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自治州的戴着洁白圆帽、搭着绿色盖头的回族男女和汉、东乡、保安等几个民族的歌手几万人,云集莲花山。歌手们攀上山路,观赏风景,对歌欢唱,气氛醉人。

      “花儿”会的歌手,一般都是按村庄自由组成男女三至十人的“花儿”歌唱班子,有一名即兴编词、出口成章的“串把势”,有几个吐字清楚、腔口饱满、歌声嘹亮的金嗓子歌手。串把势才思非常敏捷,对歌前一般要打腹稿,对歌时歌手们围在一起,打着花伞,摇着彩扇,串把势低声说歌词,歌手马上领唱,其他人和唱。此起彼伏,对答如流,热闹非凡。

      在“花儿”会上,还有许多程序,如拦路、游山、对歌、告别等。当四面八方的歌手沿路上山时,往往被走在前面的歌手用马莲花绳拦住去路,让其对歌,对上才能过去,特别是一群群青年男女拦路对歌,妙趣横生。如小伙子用马莲花绳挡住姑娘唱道:

        马莲绳绳拦得宽,
        宽似铁打的虎牢关,
        你对不上时底下钻。
        
      姑娘马上对上:

        材一页,一页材,
        你把马莲绳放开,
        好的“花儿”后头来。

      小伙子唱:

        杆两根,一根杆,
        绳绳不堵心不愿,
        知心“花儿”唱一段。

      姑娘对道:

        口唱“花儿”四下走,
        让路咱们交朋友,
        叫你一定听个够。
        ......

      歌手往前走,又有另外的歌手挡住,又是一片对歌声。在莲花山上有不少青年男女彼此对歌,认识了解,产生了爱慕之心,结为良缘。

      临夏回族自治州还有一个大的“花儿”会叫松岩鸣“花儿”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日举行,参加“花儿”会的也有好几万人,是规模最大的河州“花儿”会,以演唱《河州大令》、《河州二令》等流派的“花儿”为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州每年在这里举行一次“花儿”歌手大奖赛,选拔培养了一大批“花儿”歌手和歌唱家。

    上一篇:回族民间故事
    下一篇:回族民间说唱
            

    Copyright © 2011 www.china-zzm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郑州民族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zzmz@163.com 业务咨询电话:0371-68291119 /1133/1155

    技术支持:郑州浩方网络   豫ICP备05007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