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伊耆氏,出自帝尧时期枝国首领丛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国名纪》及《姓氏考略》、《庄子》等记载,相传上古帝尧时期有崇(今河南登封)、枝(今湖北宜城)、胥(今山东淄博)、敖(今江西上高)四个古国。
丛,就是其中枝国的首领,因此称作“丛枝”。这四个古国原本都不在帝尧的联盟势力范围,而帝尧为扩张势力,征伐了这四个小国,不久即高奏凯歌,这样,枝国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帝尧的势力范围内的一个诸侯,丛枝亦从此成为帝尧属下之臣。
在丛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汉时期车骑将军金日磾,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池北偶谈》记载,金日磾当时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十四岁时即为汉军大将霍去病所掳,成为汉武帝刘彻廷下一名马夫,以后为汉武帝所赏识。
后因金日磾指挥匈奴俘虏为大汉王朝铸金人以祭天,所以汉武帝特赐其为金氏,名日磾,封为车骑将军。
汉武帝去世时,遗诏金日磾与霍去病之子大将军霍光共同辅佐汉昭帝。金日磾尽忠职守,不敢怠惰,后因功被封为秺侯。他的子孙后代从此累世在大汉朝廷为官,传历七代,直至王莽篡权、西汉灭亡之时方逐渐衰落。
金日磾的后裔子孙后来逐渐迁居于丛家岘(今山东威海文登),遂以居地“丛家岘”之“丛”字为姓氏,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丛氏正宗。
丛氏族人大多尊奉金日磾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姬姓赵国丛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丛台,又称武灵丛台,位于今河内省邯郸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占地三百六十余亩,始建于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执政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它由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连接非一,故名丛台”,或称武灵丛台。
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前295年,名赵雍,是战国时期一位很有作为的诸侯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赵肃侯赵语之子,周显王姬扁四十四年~周郝王姬延十六年(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赵武灵王勇于革新,奋发图强。
赵武灵王发现,当时赵国的将士们穿着宽袖长袍,乘战车作战,行动不便,而胡人紧衣短袖,利箭快马,行动灵敏。于是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学骑射,对作战方式进行改革,变车战为骑战,推行“胡服骑射”,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终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胡服骑射”,就是赵武灵王顺应历史潮流、勇于学习外族长处的一大创举,被传为千秋佳话,历来为人称道。这座丛台,就是赵武灵王为休息娱乐和观看操练兵马而兴建的。
据史书记载,丛台上建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名扬于列国。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文人,如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曾多次游览丛台,赋诗赞咏。但是,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丛台经历了无数次天灾人祸的破坏,多次改修重建,有了很大变化。据地方志载,自明朝中叶(公元1500年)以来,就修复了十多次,其中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建行宫于台上,后在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遇地震连台毁坏。如今人们所见到的丛台,是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修建的,当时是为了了望远方,以便统治县城,以后又进行过重修。
现在的丛台高二十六米,南北皆有门。从石狮雄踞的南门拾级而上,右侧的台墙上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古体大字,展示了丛台的地理形态。南门外,矗立的石碑上镌刻着当代文豪郭沫若在1961年秋登临丛台时题写的诗句;北门内,迎面立着清朝乾隆大帝在公元1705年登丛台的题诗刻石,都赞颂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历史业绩。
相传,到公元八世纪末叶唐朝德宗李适执政时期(公元780~805年),忠臣吏部尚书梅伯高被奸相卢杞诬陷遇害。梅伯高之子梅良玉逃脱后,到大臣陈东初(一称陈日升)家假为家僮。
陈东初与梅伯高结交甚密,是同年科举挚友,是前任吏部尚书,梅伯高出任吏部尚书就是他的保举。在梅伯高被害后曾血祭祀挚友。后来他终日寻梅伯高之子不见,心里一直非常难过。这一年,陈东初与妻子儿女在梅花盛开时饮酒赏梅,暗祝梅花如开得更盛,梅家则复仇有望。不料,当天夜里风雨交加,所有的梅花几乎都被摧残,陈东初见状大失所望,准备弃家入山。
陈东初的女儿陈杏元来到梅花前祝福,而梅良玉亦在梅花前暗自祝愿。第二天,果真梅开二度,陈东初大喜。在梅花二度开放时,陈东初终于得知自己家里的仆僮即梅良玉后,欣喜若狂,便将爱女陈杏元许配给他。
后卢杞又欲加害于陈东初,便奏明皇帝将陈杏元封为御妹嫁至外邦,并将陈东初夫妇下到大牢中。被迫到外邦和亲的陈杏元则由梅良玉相送,一程泪一程血地行至邯郸,双双携手登上武灵丛台,由此泣血哭别。
这段感人的历史被世人记作《二度梅》。传说,在梅良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丛台之名为姓氏者,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这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长白山先民传》记载:
满族丛尼勒氏,亦称崇吉喇氏,满语为Congnile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还有一说为乌苏里江流域)、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有蒙古族、回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古族、回族丛尼勒氏多冠汉姓为丛氏,世代相传至今。
Copyright © 2011 www.china-zzm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郑州民族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zzmz@163.com 业务咨询电话:0371-68291119 /1133/1155
技术支持:郑州浩方网络 豫ICP备05007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