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职业培训、急难救助、法律援助、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公示公告
  • 站内检索
  • 便民服务
  • 在线调查
你认为哪个栏目最吸引你
  •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原民族 > 姓氏文化 > 正文 姓氏文化
    www.china-zzmz.com  出处:【郑州民族网】  编辑:【管理员】  更新时间:【2011-3-16 17:32:36 】
    姓氏源流
      温(Wēn)姓源出有三:
    出自己姓
      温姓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和吴回。重黎和吴回在帝喾时相继担任管理火种之官,官名火正,又称祝融。后来,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子6人,其中长子名樊,在夏朝时被封于昆吾(今河南许昌东),以封地名称为姓,称昆吾氏。昆吾始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周初,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也称温子。
    出自姬姓
      后来苏忿生勾结狄人,狄人灭温。晋国攻灭狄人,周襄王把温地赐给了晋文公,狐氏、阳氏先后领有温地,后来成了晋国大夫郤至的封邑。而狐氏、阳氏,郤氏都是晋国公室后代。当时郤至在鄢陵之战中指挥晋军打败楚军,成为晋国执政大臣,郤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引起其他晋卿的嫉妒。晋厉公对郤氏专权不满,早就想找借口除掉国  汉字:温
    中的这些强宗大族。又恰逢一次晋厉公带着群臣打猎,晋厉公宠幸的寺人(厨师)孟张仗势抢夺温季之鹿被温季射杀,厉公以此为口实,决定除掉郤氏,派人去抓郤至。这个消息被郤氏知道了,郤锜便主张先攻杀厉公另立新君,郤至却不为所动,认为宁可被杀也不能犯上作乱。结果历公纠合了一批与郤氏有怨仇的臣子灭掉了郄氏。郤至的子孙中有逃到国外的,以封邑命姓,称温姓。
    回族温姓
      源自明代融于回民族的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岛)的苏禄东王巴都噶·叭哈利之子温喀刺及后裔。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东王巴都喀·叭哈剌率领包括家人在内计三百余人的庞大使团来燕京访问,因病逝世于山东省德州的北营村,留下次子温塔刺和三子安都鲁及王妃守墓并定居中国。因温安兄弟俩皆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又近同于回族,后便融入了回民族当中。其温塔刺取名子首音为姓(安都鲁亦同),遂产生了温姓。关于温(安)姓的来龙去脉,在温氏十六世孙温寿文于1934年编修的《温安家乘要录》中作了详细记载,颇具研究参考价值。此外,据薛文波《回回姓氏考》载,河北保定地区安、温两家回族‘有安温两家不分之说”,并‘自言其先世为蒙古人,来自蒙古安塔拉之温都鲁地区。其先世弟兄二人,采用汉姓,系按两地名之首育分安、温二姓。”依据这段‘自言”来看,如将其“蒙古地名”——“安塔拉”和“温都督”的首字一对换,这便是山东德州苏禄东王之子“安都鲁”。“温哈刺(塔拉)”。这显然不是巧合。再有,山东德州和河北保定均有“温安(安温)两家不分”、“其先世兄弟二人‘采用汉姓”’之共说,显然是同出一脉。“人名”与“地名”之别,只恐是另有原委。由此可断言,山东德州与河北保定的温安(安温)两姓应是同祖同宗。温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河北地区。
    出自他族改姓
      ① 据《唐书》所载,唐代康居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境至俄罗斯一部),国王姓温,后入中国,自成温姓。   ② 据《通志》所载,北魏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均改单姓温。   ③ 金时女真人温迪罕氏汉姓为温;据《唐书》所载,唐时彭城长史刘易从之子刘升流放岭表,免归,改姓温。   ④ 清满洲八旗姓温特赫氏、锡伯族温都尔氏汉姓为温。   ⑤ 今台湾土著、布依、土家、黎、壮、瑶等民族均有此姓。   温姓源起繁杂,但无论出自何支,都为中华大家庭中一员,见面都可称五百年前是一家。
    上一篇:
    下一篇:
  • 2011-03-21
  • 2011-03-22
  • 2011-03-22
  • 2011-03-22
  • 2011-03-22
  • 2011-03-22
  •         

    Copyright © 2011 www.china-zzm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郑州民族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zzmz@163.com 业务咨询电话:0371-68291119 /1133/1155

    技术支持:郑州浩方网络   豫ICP备05007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