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单位】 河南省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 19971018
【实施日期】 19971018
【章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加强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
促进民族团结,根据国务院《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河南省少数民族权
益保障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指的少数民族,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柯尔克孜族、东乡族等具有清真饮食风俗习惯的少数民族。
本办法所称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生产、经营的食
品,包括清真饮食、肉食、糕点及其他副食品。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
人及各单位内设的清真食堂、清真灶。
第四条 本办法由县级以上政府民族事务工作部门和县级以上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
卫生、劳动和商业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
位和个人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县级以上政府民族事务工作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辖区内清真
食品的生产经营及有关证件的监督、协调和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
【章名】 第二章 生产经营管理
第六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生产单位的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一般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
总数的15%;经销单位的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一般不得低于本单位从业
人员总数的20%;饮食服务单位的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一般不得低于本
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25%;
(二)企业厂长(经理)应由少数民族人员担任。如有困难,企业领
导成员中至少应有1名少数民族成员。清真食品技术总监督人必须由少数
民族人员担任;
(三)生产、采购、储存清真食品的主要岗位和环节应有少数民族技
术人员和职工参加或监督。
第七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业主本人,必须
是少数民族公民。
第八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本办法办理清真
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清真食品信誉标牌(以下简称清真牌、证);未办
理清真牌、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
第九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须将清真牌、证悬挂在店门
、营业室或摊位的显著位置。
第十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印制标有清真字样的包装品
时,必须持有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印刷企业方能承印。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有少数
民族禁忌的食品;库房、容器、生产工具、计量器具、食品运输车辆以及
生产经营场地必须专用。
第十二条 在清真食品行业从业的人员,不得在生产、经营场所携带
、食用、寄存少数民族禁忌的食品。
第十三条 宾馆、招待所、旅社、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
清真食堂或清真灶的采购、烹饪等主要岗位必须有少数民族职工监督,其
炊具、器具等应与普通灶分开,保证专用。
第十四条 清真食品市场和清真饮食摊点市场应与非清真食品、饮食
摊点分开,并保持适当距离,分区经营。
禁止将有少数民族禁忌的物品带入悬挂清真标牌的场所。
第十五条 商场、商店经批准经销清真食品时,应固定专柜,并悬挂
清真牌、证,由少数民族职工专人管理经营。严禁清真食品与非清真食品
混放。
【章名】 第三章 清真牌、证管理
第十六条 清真牌、证由省民族事务工作部门统一监制,由县级民族
事务工作部门审批下发。
第十七条 符合条件的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提出申请,填写
《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审批登记表》,报县(市、区)民族事务工作部门审
批颁发清真牌、证。清真牌、证实行年审制度。
第十八条 民族事务工作部门颁发清真牌、证可以收取工本费,其具
体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由省民族事务工作部门会同省财政、物价部门制
定。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委托、转让、出租清真牌、证,严禁
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伪造、仿制清真牌、证。
第二十条 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改变名称、经营场所、法
定代表人、经营范围或经营期限等有关事项的,或者歇业、被撤销或因其
他原因终止营业的,除应当向其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报登记外
,还必须在30日内向所在县(市、区)民族事务工作部门办理变更或注
销手续。
办理注销手续的,应交回清真牌、证。
【章名】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由民族事务工作部门给予3
个月的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由民族事务工作部门收缴其清真牌、证
。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由民族事务工作部门收缴其
清真牌、证,并处以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十条的,由民族事务工作部门给予警
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情节严重的,收缴其清真牌、证,并处以
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十一、十二、十三、十五条的,由民
族事务工作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50元以
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委托、转让、出租清真牌、证的
,由民族事务工作部门收缴其清真牌、证,并处以500元以上、200
0元以下罚款;对买卖、伪造、仿制清真牌、证的,由民族事务工作部门
收缴其清真牌、证,并处责任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逾期不参加年检者,由县级民族
事务工作部门收缴其清真牌、证,并处以100元罚款;工商行政管理部
门不予办理工商企业年审。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造成不良后果者,由当地民族事
务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各自的职责权限,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收
缴清真牌、证,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严重违反民族政策、影
响恶劣者,应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作出处罚决
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
第二十九条 民族事务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玩忽职
守、利用职权循私舞弊的,由其所在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章名】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