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职业培训、急难救助、法律援助、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公示公告
  • 站内检索
  • 便民服务
  • 在线调查
你认为哪个栏目最吸引你
  •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原民族 > 民族常识 > 正文 民族常识
    何谓寺、庙、观、庵
    www.china-zzmz.com  出处:【郑州民族网】  编辑:【管理员】  更新时间:【2011-11-10 11:51:18 】
          在各地旅游景点中,几乎都有寺、庙、观、庵,正所谓自古名山多寺庙。然而,你可知道它们的由来和区别?
     
          寺  我国古代三公所居称“府”,九卿所居称“寺”。秦朝,凡宦官任外廷职务的官舍通称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寺”成为僧人藏经、讲佛的场所。隋炀帝大业年间曾将其改称道场,到了唐代又复称寺,直至如今。
     
          庙  我国古代将供祭祖神位的屋舍统称庙,后来,将皇帝的宫殿称之为“庙堂”或“廊庙”。先秦后规定,凡有功于国于民的,死后可入庙,享受人们的祭祀礼拜,如大禹庙、孔庙、关帝庙、岳飞庙、妈祖庙等。
     
          观  古代宫阙两旁的望楼称观。由于西汉帝王对道教极为推崇,把道教的庙宇称为“观”,所以,自汉以来,“观”一直是道教士宣道之所。
     
          庵  在佛教中,凡居住女性僧人(即尼姑)的庙称为“庵”。
     
          寺、庙、观、庵有着本质的区别:寺、庵是外来宗教的宣讲所,供奉的是佛,主持管理事务的是法师。庙是历代炎黄子孙为纪念国殇、忠孝而供奉的优秀人士,庙里管理香火事务的叫庙祝。而观则是属于道教的,奉祝的是仙,主持道观事务的叫道士。寺庵里的佛,是超然世外的。而庙中的神,则是人的偶像化;在庙中祭祀,则是对功臣先烈的缅怀和纪念。
            

    Copyright © 2011 www.china-zzm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郑州民族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zzmz@163.com 业务咨询电话:0371-68291119 /1133/1155

    技术支持:郑州浩方网络   豫ICP备05007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