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职业培训、急难救助、法律援助、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公示公告
  • 站内检索
  • 便民服务
  • 在线调查
你认为哪个栏目最吸引你
  •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律援助 > 民族法律法规 > 正文 民族法律法规
    关于加快我市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www.china-zzmz.com  出处:【郑州民族网】  编辑:【管理员】  更新时间:【2011-11-7 10:41:57 】

    关于加快我市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推动我市少数民族经济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发展我市少数民族经济,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我市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开封是一个多民族杂散居地区有回、满、蒙古、藏等4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6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5%。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以上。开封市少数民族人口在万人以上的县区有2个(顺河回族区、开封县),千人以上的乡镇办事处28个,少数民族聚居村35个,民族企业2580家,民族学校22所,民族医院2所。少数民族分布上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征。开封市少数民族经济按区域和存在形式,大体可分为民族农业经济、民族企业或者民族工业经济、回族区民族经济三种不同的类型。少数民族农业总人口3.8万人,农业总产值达19289万元,粮食总产量3605万公斤,人均收入4452元。

    近年来,少数民族聚居村因地制宜,把其自身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转化成经济优势。通过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已形成了开封县范村乡杂果、朱仙镇大葱、杜良乡水稻、金明区回回寨苹果、顺河回族区东郊乡张庄大葱等众多规模较大的种植基地。皮革、皮毛业是少数民族的传统产业。目前,全市有少数民族皮革皮毛厂18家,是开封皮革皮毛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这18家皮革企业年产值都在500万元以上,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就有4家。开封有高新技术少数民族企业5家,主要产品有富强食品、海洋电器、四通无压锅炉、科达防盗门等。清真食品业潜力很大。开封的清真名优食品和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多样久负盛名清真饭店(点)遍及全市回族聚居区的街头巷尾。据统计开封目前共有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个体户5514个,其中清真食品厂29个、清真肉食生产厂(冷库)12个、清真食品销售商店641个、清真食品餐馆(店、点、灶)4832个,传统产品马豫兴桶子鸡、中兴楼烩馍、味美烫面角、州桥煎包胡辣汤、沙家酱牛肉等被誉为中华名小吃。少数民族畜牧养殖业、传统屠宰业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养殖、屠宰专业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砖窑业和汽车运输业成为少数民族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

    总体来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团结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民族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升趋势。民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平稳,民族工业向多元化发展,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清真食品市场繁荣。

    二、我市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经济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全市平均发展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加快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综合概括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农意识强,小富即安,拘泥于传统行业。二是经营理念上,满足于小打小闹,安于现状。以市区少数民族商户为例,个体工商户占90%以上,都在从事传统的饮食服务行业,不会也不愿做别的生意,而且设备简陋、规模小、技术落后、效益欠佳。三是合作意识差,集体观念淡薄。习惯于一家一户单干,夫妻共同经营者居多。四是重商轻教,目光短浅,缺乏长远打算。多数商户重商轻教,民族文化素质亟待提高,思想观念急需进一步转变。

    客观因素:一是少数民族经济整体上基础薄弱,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由于多种原因,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民族经济起点低,民族企业虽有发展,但普遍存在产业单一、工艺落后、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等现象,缺少龙头骨干企业,难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二是资金困难。民族企业发展存在融资难的实际困难,多数民族企业流动资金主要靠非正规、小规模的借贷、集资来解决,大额贷款难以解决。三是技术人才匮乏,信息不灵,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较为落后,采用家族式管理企业多,发展后劲乏力,难以持续发展。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民族村庄缺乏合理规划,排水排污系统较差。五是清真饮食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缺乏龙头清真企业,形不成辐射地域广大的企业和品牌。我市目前还没有一个高档的较大规模、可以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大型活动的就餐场所,特别是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都落后于同等汉族餐馆,距现代化服务管理要求相差较大。六是土地紧张。因土地政策紧缩,一些效益好的民族企业扩大生产,需要必要的土地,一时难以解决。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就显得十分迫切。

    三、加快我市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工作和民族经济重要地位的认识。少数民族是一个特殊群体,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少数民族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是基础、是关键。因此,建议将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作为战略性问题纳入十二五规划。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落实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各级财政应列支一定比例的扶持资金,并逐年增加。

    ()将各少数民族聚居村纳入新农村建设,加强民族聚居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回族人口占了全市回族人口的一半,由于相对聚居,便于规划、管理,投资基础建设,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加强对少数民族经济工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增大资金投入,在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全力发展民族经济。重点扶持一批实力雄厚、品牌响亮、发展前景看好的龙头骨干企业,帮助其解决融资贷款、土地、环保中遇到的困难,促进这些企业扩大规模,上档升级。

    ()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引导清真食品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开封历史悠久,食品文化底蕴丰厚,清真食品占有重要比重和地位。回族食品中有许多老字号,多是金字招牌,通过挖掘提升,整合资源,联合发展,建立企业集团,在保持传统工艺同时,吸收借鉴新的技术,强化竞争力,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支持少数民族因地制宜,在非传统领域开创新的事业。金明区回回寨的砖窑厂,受政策影响,到2012年面临全部关停,回回寨的运输业也将步入困境。曾经兴盛的砖窑业、运输业将不复存在,资金链条被截断,回回寨的民族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抉择。建议政府帮助他们选择新的发展项目,鼓励他们未雨绸缪,把现有资金整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增加投入,重视抓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举办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培训班,逐步改变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明确城市民族区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加大对民族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多措并举,加快顺河回族区民族经济的发展。回族区在使用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时,要强化发展意识,谋划好发展项目,真正把这些资金用于民族经济和民族事业发展上,让少数民族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Copyright © 2011 www.china-zzm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郑州民族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zzmz@163.com 业务咨询电话:0371-68291119 /1133/1155

    技术支持:郑州浩方网络   豫ICP备05007121号